雜交稻制種田,須小心“水稻黑穗病”
導讀:水稻黑穗病又稱為稻粒黑粉病,在雜交稻制種田危害較為嚴重,一般病粒率為10%-15%,嚴重地塊甚至高達25%-30%,影響雜交制種田的產量和質量。癥狀識別。稻粒黑粉病…
水稻黑穗病又稱為稻粒黑粉病,在雜交稻制種田危害較為嚴重,一般病粒率為10%-15%,嚴重地塊甚至高達25%-30%,影響雜交制種田的產量和質量。 癥狀識別。稻粒黑粉病發生在谷粒上,病菌只為害米質部分,使米粒變成黑色粉末。根據其外部癥狀,在田間可分為三種類型:一是病谷顏色不變,內外穎合縫處開裂,伸長出白色舌狀的米粒殘留物,開裂部位粘附著散出的黑色粉末;二是谷粒顏色不變,內外穎微微開裂,露出圓錐形黑色角狀物,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,粘附在開裂部位;三是病粒變為暗綠色,不開裂,不飽滿,呈青秕狀,手捏有松軟感,好似其內部已經腐爛,若用水浸泡病粒,則顯黑色。極少數病谷僅局部被破壞,有的種胚尚完整,仍可能萌發,發生與危害。 據觀察,稻粒黑粉病主要在雜交稻區發生,尤以雜交稻制種田,特別是秋季制種田受害嚴重。其病原菌為真菌擔子菌綱腥黑粉菌屬,其厚粒孢子似球狀,深棕褐色,表面有齒狀突起,生命力很強,在貯存的雜交稻上可存活3年,對熱的抵抗力也強,經55℃溫水浸種10分鐘,其病菌厚垣孢子仍有生命力。病原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和種子內外越冬,翌年在溫度適當時(20℃以上),萌發產生擔孢子,隨氣流傳播到正在開花灌漿的稻穗上萌發侵染,并在谷粒內繁殖,最后又形成厚垣孢子,使米粒變成黑粉。 稻粒黑粉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、氮肥用量、作物換茬等有著密切的關系。雜交制種田母本抽穗揚花期,如遇多雨高濕天氣,有利于病菌侵入,尤其是在連續陰雨,溫度達25-30℃時,最適于病菌孢子的萌動,較易感病。光照時間短,露水時間長的田塊,病害較重。 防治措施。1.清除病粒。據調查,在流通的商品雜交稻種子或雜交制種的親本種子中,一般有5%-10%的谷粒帶有稻粒黑粉病菌,是引起發病的主要菌源,因此必須清除。可選擇晴天曬種1-2天,或用風選、水選的方法除去病秕粒,留下健種。2.播種前把精選的稻種用清水預浸1-2天(以谷粒吸足水分而尚未露白冒芽為度),撈出稻種瀝干水后放入40%福爾馬林500倍液中浸泡48小時,再取出稻種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催芽、播種,以殺死粘附在健種表面的病菌孢子。3.制種田中后期田間管水要干濕交替,適時曬田,控制田間濕度,以遏制病菌孢子萌發侵染危害。4.不失時機抓好破口抽穗期的防治。搞好雜交制種田花期的藥劑防治,這是防治的重要一環。稻粒黑粉病在孕穗期和抽穗揚花期均能侵入,開始灌漿時不能侵入。因此,應抓住破口至抽穗揚花期用藥,重點在破口期用藥。選用的有效藥劑有:每畝有20%三唑酮(粉銹寧)乳油150克,或40%滅病威乳油150克、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克,兌水50公斤,在破口始穗期和盛花期各噴1次藥,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噴霧最好在下午4時后進行,以免影響授粉。 另外,還可選用17.5%烯唑。多菌靈可濕性粉劑,每畝60-70克,或者每畝用30%苯甲。丙環唑乳油15-20毫升,兌水35-40千克,在破口前3-7天和始穗期各噴1次藥,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。 |